山水有相逢,未來皆可期 | “首都醫療衛生領域創新力培養—探索計劃1期”畢業典禮隆重舉辦


2024年1月27日,“首都醫療衛生領域創新力培養—探索計劃1期”畢業典禮及探索計劃創新成果展示在全球健康產業創新大會上成功舉辦!

嘉賓致辭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鄧平基在致辭中表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健康產業的創新迫切需要建設一支熟悉臨床需求的產業化骨干隊伍。首期探索計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需求導向,打破了臨床和工程技術之間的壁壘,推動了醫工融合。這也為首都的醫學科技創新和轉化可持續發展儲備了一批人才,為首都的醫學科技創新播下了新種子?!?/span>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彭宗超在致辭中表示“首期探索計劃的成功,讓更多的創新項目落地、轉化、實施,去貢獻健康中國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創新的源動力,病人的需求、社會的需求,醫生的需求,產業的需求,專業加跨界,投入加務實都非常重要。相信探索計劃未來的二期、三期將越來越成功?!?/span>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科技成果轉化處處長閆穎在致辭中表示“創新成果轉化的核心,主要以人為基礎。學員們通過參加探索計劃的學習,更多的了解企業運行的規律,轉化的規律,投資的規律。從而更好的去服務病患。這是我們開展轉化工作的一個核心要點,在全國范圍內,相應的衛生機構圍繞轉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后續也非常歡迎各位醫生朋友投入到轉化的事業?!?/span>


主題報告



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竟菁對“首都醫療衛生領域創新力培養—探索計劃1期”進行了課程總結,給大家介紹了1期報名情況、面試、入選人員情況以及項目轉化情況。

首都醫學創新學者、探索計劃學習
證書頒發




創新成果路演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副研究員楊興為我們帶來“用于人體或動物體內壓監測的微型無線壓力傳感器”項目,該項目通過電路將型號調整放大后無線傳輸到體外用戶終端,具有尺寸超小、精度高、無線傳數據、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通用性強、應用范圍廣等特點。


清華大學為先書院副院長、材料學院研究員王秀梅為我們帶來“基于多功能集成式再生微環境仿生構建的神經再生修復植入物” ,團隊基于國際原創的多級定向納米纖維水凝膠液態電紡制備技術、仿生膠原納米纖維氣紡絲技術和分子自組裝納米技術開發了多功能集成式的神經再生修復材料——神索。其具有可拓展、可迭代性,針對多種臨床適應癥可開發出多元產品形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科技處處長、心臟外科主任醫師于洋為我們帶來“基于人工智能和混合現實的冠心病外科手術規劃系統”,CABG是重癥冠心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其團隊自主研發的脈動式經皮左心室輔助裝置(PVAD)是基于重癥心外科診療中的臨床痛點研發,同時滿足心內科場景中的心源性休克等患者診療需求。為中國心血管醫師應對高?;颊撸峁﹪a自主創新的有力武器。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疼痛治療亞專業組組長、副主任醫師崔旭蕾為我們帶來“機器人輔助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介入手術治療系統”,背根神經節是介導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關鍵結構,經過超聲可視化疼痛介入治療領域10年實踐和探索,以其無放射線暴露風險、可觀察穿刺針與血管、胸膜的關系、占地面積小、實時引導成為慢性疼痛新的治療方式。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馬騁為我們帶來“光聲生物醫學影像系統”,以及三個技術成果展示,分別為光聲功能成像技術,定量精準血氧檢測,光聲傳感器、光聲探測系統、方法、裝置和存儲介質,光聲影像平臺產品,和這些成果的臨床應用。

圓桌論壇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科研學科教育處處長李曉峰主持圓桌論壇,北京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楊健,北京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王文思,北京天壇醫院黨委委員、主任醫師、神經外科介入組長、醫工結合研究室負責人、寧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掛職)劉愛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研究員閆冰共同參與,圍繞“醫工融合的創新實踐”展開精彩的圓桌討論。

探索計劃二期部分學員
錄取通知書頒發


探索計劃二期啟動儀式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鄧平基,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科技成果轉化處處長閆穎,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院長金勤獻,波士頓科學中國研發部負責人、中國工廠廠長張成,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竟菁,國家口腔醫學質控中心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醫師、探索計劃一期班長江久匯共同“點亮”探索計劃二期啟動儀式!



山水有相逢,未來皆可期!

探索計劃2期,我們一起為創新再出發!